時間不長,房門打開了。
童兒探出腦袋,笑呵呵的說道:“世子,老爺請您進去,他在大廳等您。”
“多謝。”
劉宣道了聲謝,在童兒的帶領下往府內行去。來到廳中,劉宣掃了眼大廳的情況,拱手道:“見過文和先生。”
賈詡微笑道:“世子有禮了,請坐。”
話語中,有着一絲的顫音。
劉宣掃了火盆中的木炭一眼,木炭已經快燒盡了。燒盡的木炭上面臨時加了些炭,但還沒有燃燒起來,顯然是他來了,賈詡才臨時添加的。劉宣知道賈詡窘迫,卻並未提及,只是向賈詡道了聲謝,然後坐下。
賈詡問道:“大雪紛飛,天寒地凍的,世子來拜訪,有何要事?”
劉宣臉上掛着笑容,緩緩道:“不瞞文和先生,這次來拜訪先生,是因爲發現了一本好書,特地贈送給先生,請先生閱覽。”
賈詡眉頭一挑,問道:“是什麼書?”
劉宣取出了捆好的《六韜》,遞到賈詡的案桌上,擺手道:“先生請。”
賈詡微微頷首,手從袖口中抽出來,狠狠的揉搓了兩下,又在嘴面前呵氣取暖,然後才很認真的取了一卷竹簡。
他快速的看了眼,古井不波的臉上流露出驚訝神色。
《六韜》,竟是太公兵法。
賈詡是一個大謀士,對於兵法書籍,自然是知曉,更非常喜歡。
他仔細的看了竹簡上記載的《六韜》,內容詳實,一看便不是胡亂編纂的。作爲一個愛書好讀書的人,賈詡拿在手中也是頗爲心動。只是賈詡知道拿人手軟,他不捨的看了眼竹簡,正色道:“君子不奪人所好,書雖好,老夫不能接受。”
劉宣說道:“請先生不要推辭,這卷書籍是答謝上次先生替我分析局勢的報酬。 我家王妃會治病 所以,請先生收下。”
賈詡一聽這話,暗說劉宣這小子會處事兒,理由都已經替他想好了。
有了理由,賈詡便不會虧欠劉宣。
賈詡也是捨不得書,道:“老夫便不客氣了,多謝世子。”
劉宣話鋒一轉,說道:“今天來拜訪先生,第一是除了贈送《六韜》給先生,第二是還有另外的一件事情,要請教先生。”
“請說!”
賈詡擺手,一副洗耳恭聽的表情。 劉宣面色嚴肅,緩緩道:“在下被任命爲青州東萊郡守,請賈先生爲我分析局勢。”
“嗯!”
賈詡瞳孔一縮,眼神意外而驚訝。
劉宣提出問題時,賈詡心中已經做了預測,猜想劉宣的問題應該是同時娶了王允和董卓女兒的影響和後果?在賈詡看來,劉宣同時娶了雙方的女兒,佔盡了好處。
雙方都嫁女給劉宣,各自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。
可是,不管是董卓還是王允,都沒有得到回報,都還能徹底的拉攏劉宣。
在這樣的情況下,劉宣具備的價值,令雙方心中各有不甘,都想徹底的拉攏劉宣。董卓和王允較勁兒,劉宣這個被夾在中間的人,反倒是可以獲取雙方的利益。
甚至,劉宣提出的問題令賈詡驚愕。
賈詡一度認爲董卓會想辦法留下劉宣,讓劉宣不得不呆在長安。可劉宣的任命必定是出自董卓的任命,否則朝廷不可能給予任命。
偏偏是這樣,令人震驚。
片刻後,賈詡恢復了冷靜。他微微一笑,恭賀道:“世子被朝廷任命爲東萊郡守,是一件大好事,恭賀世子了。”
劉宣神色平靜,鄭重道:“先生謬讚了,我正爲此事發愁。治理一郡,不是治理一縣一城,我經驗不足,特來請教先生。”敗獨壹下嘿!言!哥
賈詡想了想道:“世子的問題,老夫答不上來。”
“爲何?”
劉宣一臉不解的神色。
以賈詡的能力,別說是一郡,就算是一國也不是問題。
賈詡說道:“老夫答不上來的原因有二。第一,老夫不瞭解東萊郡的局勢,妄加分析,反而會誤導世子;第二,世子生長在北海國,對北海國乃至東萊郡的局勢都瞭若指掌。世子才智卓越,料想心中早有定計,何必要找老夫出謀劃策呢?”
劉宣輕笑道:“先生說笑了。”
賈詡輕輕一笑,避開了東萊郡的話題,道:“世子能讓丞相不挽留,還能讓丞相心甘情願的將你外放爲官。這本事,真是不凡。”
劉宣說道:“也是仰賴丞相通情達理。”
賈詡笑了笑,話鋒一轉,問道:“世子還有事情嗎?”
劉宣的臉登時僵住了,賈詡的這話明顯是送客的意思。他這次來拜訪賈詡,贈書和討教都只是手段,不是目的,他的目的是想收服賈詡。
現在還沒進入正題,就要被趕走了,這絕對不行啊。
劉宣道:“先生,在下還有第三件事。”
賈詡道:“世子請說。”
劉宣說道:“在下想請先生出仕,爲我出謀劃策。”
賈詡搖了搖頭,很是乾脆的說道:“世子的好意,老夫心領。只可惜老夫身在朝廷,是有官職在身的,無法替世子效力,請世子見諒。”
拒絕的話,令劉宣無奈。
眼前的這頭老狐狸,不是這麼容易能收服的。
劉宣也並不氣餒,微笑道:“既然先生已有打算,我也不勉強,請先生考慮考慮。我還有事情要處理,就不打擾先生了,下次再來拜訪。”
“世子請。”
賈詡站起身,親自送劉宣離開。
回到大廳,賈詡看到童兒坐在火盆面前烤火,吩咐道:“童兒,火炭不能這麼浪費,把還沒燃燒多少的夾起來留着以後用。”
“是!”
童兒很不捨的拿來了鐵鉗,一塊一塊的把火炭夾起。
幾塊火炭夾走,熱量下降了許多。
賈詡和童兒圍着火爐烤火,抵禦着冬日的寒意。
童兒不解的看着賈詡,問道:“老爺,世子兩次來請您出仕,爲什麼您不去呢?只要您答應了幫助劉宣,我們就不用受冷了,這個冬天就好過了。”
賈詡笑了笑,回答道:“你個小鬼頭,心急吃不了熱豆腐。老夫都不着急,你急什麼?老夫得考驗劉宣的耐心。年輕人少年得志,容易目空一切,狂妄自大。做人做事,最忌諱的是缺少耐心。如果劉宣能再來拜訪,老夫再做打算。”
童兒想了想,又道:“您暫時不願意幫助劉宣,那什麼不去走走門路呢?聽說和您一起回長安的官員去拜訪了李儒,都獲得了要職。”
賈詡眼眸眯起,斷然道:“老夫不屑爲之,日子能過就行。”
童兒似懂非懂的點頭,專心烤火。
大廳中,靜悄悄的。
賈詡拿出了劉宣送來的《六韜》仔細品讀,神情專注,已經是沉醉其中。這套書不論是竹簡的材質,亦或是記載的內容,都相當的好。
劉宣找來了這樣的一本書,也算是花費了心思。
“不知道,你的耐心還有沒有呢?”
賈詡心中,詢問了一聲。旋即,賈詡又埋頭讀書,沉浸在書中的世界。
“咚!咚!”
敲門聲,忽然傳來了。
賈詡和童兒聽到了聲音後,童兒連忙朝大廳外跑去。他打開門後,瞬間驚呼道:“哇,有好多的木炭,還有酒肉衣物。”
童兒的聲音吸引了賈詡,他擱下手中的《六韜》,往大門口行去。
大門口,站着幾個挑夫,挑着木炭、酒、肉和取暖的衣物。
賈詡的目光,落在了史阿身上。
史阿臉上掛着笑容,不卑不亢的說道:“賈先生,在下史阿,是北海世子劉宣的隨從。這些是世子安排的,請您接收。”
賈詡臉上有了笑容,心道:劉宣好敏銳的洞察力,好細緻的心思。
來了一趟,竟然發現了他的窘境。劉宣沒有直接送錢來,而是派人送來了需要的物品。顯然劉宣是擔心送錢賈詡不收,才這麼安排的。
賈詡擺手道:“請!”
史阿揮手道:“快,都挑進去。”
一衆挑夫很快把所有的物品送進去,然後退出了院子。
賈詡正色道:“史壯士,替我轉告世子,多謝他的好意。天寒地凍的,我讓童兒溫一杯熱酒,史壯士喝口熱酒,暖暖身子再走。”
史阿道:“賈先生好意,史阿心領了,但在下還得回去覆命,告辭。”
說完,史阿轉身離開了。
賈詡目送史阿等人離去,然後纔回到大廳。童兒坐在火盆旁邊,歡喜說道:“老爺,有了這些木炭和酒肉衣物,我們不愁天冷,不愁吃穿了。”
賈詡笑了笑,眼中笑意濃郁。
史阿回到住處,來到書房向劉宣稟報,道:“世子,賈詡都收下了,讓我轉達謝意。”
劉宣道:“知道了,你去忙吧。”
“諾!”
邪王狂妃:囂張大姐大 史阿抱拳,轉身就退下了。
劉宣臉上浮現出笑容,心中一陣歡喜。賈詡收下了送去的木炭等物品,意味着賈詡並沒有拒絕他。以賈詡的脾性,至少證明賈詡心思鬆動了。
劉宣要收服賈詡,又近了一步。 劉宣從系統中抽出了六本兵書,《孫子兵法》已經送給了徐晃,《六韜》則是送給了賈詡,身邊還剩下四本書。這剩下的四本書,劉宣暫時不打算送人,有需要的時候再考慮。
“咚!咚!”
房間外響起敲門聲,史阿道:“主公,李儒攜妻子求見。”
劉宣劍眉一挑,李儒竟然帶着老婆來了。
這是大事兒,不能怠慢了。
李儒不僅是董卓的女婿,更是董卓的心腹謀士,在董卓心中有極高的地位。一旦讓李儒心中不舒服,李儒稍稍在董卓的身邊說點壞話,都會對劉宣不利。
上次在丞相府,劉宣吹捧李儒,勁力的搞好雙方關係。
如今李儒主動的登門拜訪,也是釋放善意,劉宣自然不能怠慢。
劉宣略作思考,吩咐道:“請董夫人到大廳,隨我一起迎接。”
“諾!”
史阿去傳令,劉宣則連忙去更換衣服。
劉宣到了大廳中,帶着董菡一起去大門口迎接。董菡初爲人婦,身上褪去了少女的青澀,多了身爲婦人的成熟嫵媚,更是嬌-媚美-豔。
兩人來到門口,見到了李儒夫婦,劉宣面帶笑容,拱手說道:“兄長和嫂嫂來訪,寒舍蓬蓽生輝,兩位裏面請。”
“請!”
李儒也是面帶笑容,帶着妻子往府內行去。
不得不說,董卓雖然五大三粗的,但膝下的女兒都不差。董菡天姿國色,嫵媚嬌豔。董菡的姐姐也姿色出衆,相當的美豔。
進入府內,董菡主動的帶着她姐姐去後院,留下了劉宣和李儒。劉宣身子微微前傾,笑說道:“我正打算拜訪兄長,沒想到兄長先來了。”
李儒說道:“賢弟這話,爲兄記住了,改日一定要來啊。”
“那是當然。”劉宣哈哈一笑,接着道:“兄長,我們去書房。我之所以說打算去拜訪兄長,是因爲剛得到了一套書籍,這一套書籍很有價值,打算送給兄長。”
李儒道:“賢弟這麼說,爲兄的好奇心被勾起來了。”
兩人離開大廳,往書房走去。
進入書房,各自落座。
劉宣取出《尉繚子》的一捆竹簡,放在李儒的案桌上,擺手道:“兄長請看。”一開始劉宣沒打算送《尉繚子》給李儒,可是李儒主動的登門拜訪,劉宣不能沒有表示,也就順水推舟拿了《尉繚子》做爲人情。能交好李儒,減少劉宣在長安的麻煩,就是最好的結果。
李儒翻看了《尉繚子》的一卷竹簡,驚呼道:“竟是《尉繚子》。”
劉宣道:“兄長好眼力,這是完整的《尉繚子》。”
“好,好,好!”
李儒一連說了三個好字,神色激動無比。
劉宣看在眼中,也有了笑意。
不管李儒的表現是真是假,雙方還是很融洽的。
片刻後,李儒稍稍冷靜下來,緩緩道:“賢弟有所不知,爲兄最欣賞的兵書就是《尉繚子》。這本書講究以法治軍治國,思想相當的精闢。”
頓了頓,李儒又道:“爲兄家中也有幾本尉繚子,但都是殘本,殘缺不全,讀起來很費勁,難以通讀全文。賢弟的這本《尉繚子》整齊完整,字跡清晰可見。賢弟有心了,爲兄多謝。”
李儒崇尚法家,行事狠辣霸道,《尉繚子》正是他經常研讀的兵書。劉宣隨意挑選的一本書,正合李儒的愛好。
只能說,劉宣的運氣很好。
劉宣笑容燦爛,道:“兄長喜歡,就最好了。”
事實上,他真的是隨意挑選的,沒有花費什麼心思。
沒想到,歪打正着了。